电子邮件:  密码:     网址大全    红色邮箱    昆仑论坛博客
 
 首 页   | 新 闻   | 专 题   | 纪检工作 | 组织工作 | 群团工作 |党史文献 | 老干部工作 | 领导讲话  | 远程教育 | 干部任免 
机构设置 | 百姓民生 | 网络视频 下载中心 | 图片站  | 创先争优 | 党校工作 | 援疆工作   | 基层党建  | 异地挂职
 今天是:       

党校教育的教学形式思考  

2014-06-17   县委党校   县委党校


党校教师在讲台上、教学中展示的具体教学形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运用不当,将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实施。为了能够使内容和形式达到尽可能完美地结合,现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看法。
    一、具体形式
    1、语言形式: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语言的规范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的语言形式,一是指将书面语转入到通俗的教学用语。作为教师最为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善于将书面语言转化为适合教学需要的口头语言,转化为一听就明白的,能够深入到学员心中去的语言。二是指在语言的运用中力求生动、形象。因为书面语言,读者有一个细细地品味,慢慢理解的过程,而教师的教学用语往往受时空的限制,越过了这一时间和空间,就不可能再重复了。这样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教学的语言,在课堂上运用的时候,要求能够直接进入学员的头脑中。而生动的语言形式,学员当然喜欢听,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做好的。比如有的教师喜欢以哗众取宠的方式,以搏取学员的欢心,但是带来的后果却是听过之后什么都记不住了。也有的教师在讲课中的语言过于严肃,一本正经的,使学员在听的过程中,感到是在接受一种压抑的教育、强制性的教育,学员自然地就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潜意识的不满,无法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影响人、感染人、教育人的效果。三是指语言的逻辑力量。列宁的演讲,能够把每一个听众牢牢抓住,就在于他的严密的逻辑力量。不论是理论的教学,还是知识课的教学,逻辑力量的体现对教师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了。正是严密的逻辑,使理论课的教学,找到了与现实的结合,正是严密的逻辑,使历史的逻辑与思想的逻辑实现了一致,也才会带来学员对理论的高度兴趣,使理论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四是能够运用普通话进行教学,使现代汉语的口语与教师自身的思维语言融为一体,才会在讲课的过程中,自然而流畅。
    2、体态形式:教师在教学中良好的坐姿、站姿或恰当的体势语言是实现讲课气势和教学效果的重要补充手段。严谨的知识课,学员对该门科目本身希望能够获得较大的收获,在学员的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的情况下,体势语言主要集中在教师本身的坐姿或站姿的规范方面。面对学员的坐姿、站姿,体现出一种教师的良好外在气质,也可以通过站立之后的适当板书,以调整教学的节奏。而理论课,特别是对现实工作有着重大指导意义的,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展开的理论课,就需要在讲课的过程中,通过适当的手势语言,以增强教学的气势。因为这类课的内容本身除了理论知识的阐述之外,也还包括着宣传鼓动的作用。因此,适当的手势语言,以增强讲课的气势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如果体势语言运用过多,也会在讲课的过程中冲淡教学内容,分散学员的注意力,反而影响教学效果。
    3、过程形式:一是讲课过程要自然、流畅。不论是开场白,还是从原有的知识导入新的教学内容,都要自然流畅,都要有一个逻辑的起点,使讲课的逻辑过程与内容的逻辑过程达到一致。在教学中引证大量的资料是正常的,但如果在讲课的过程中,不断地翻找资料,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一大堆书或复印资料,堆积在讲台上,本身就会使学员感到教师的上课内容有拼凑之嫌,影响教学过程的流畅,同时也说明教师或备课偷懒,或没有把教学内容全面地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因此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就要认真地备好课,把各类资料与所讲的内容融为一体,在讲课的过程中才会实现自然、流畅的过程形式。当然,对较多的资料,不可能完全背下来,而资料又非常重要,也不妨用上一些,但这毕竟是打了一些折扣的。二是时间控制要得当。任何一种时间不到就下课或到了下课时间还拖堂,对教师本身,对教学内容本身是不利的,特别是拖堂。下课时间一到,学员就会心想着课后的时间安排,拖堂所讲的内容再重要,再好的讲课效果也会在拖堂的过程中大打折扣。我们每一个教师也不妨对下课时间已到时学员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学员开始收书,有的学员开始讲话,不少学员已经心在不在焉了。因此,教学计划是多少时间,就必须用足而不超过,也不节余。虽然我们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精确,但是讲课的时间把握得当,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对教师基本要求。这不仅体现在干部教育中,就是在基础教育中也是如此。
    、 4、气氛表象:不少教师或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走进有的班级,心情就比较好,讲起课来就显得较轻松,而走进有的班级,就会自然而形成一种压抑感,讲起课来很拘谨,效果就很难体现。效果形式的体现是从学员的听课情绪及由之而来的课堂气氛体现的。而良好课堂气氛的出现,则是教师教学中多方面要素的组合所体现的一种形式,是多样性、综合性形式的集中表现。而良好的气氛表象,则主要是由教师自己去体会,去感受的。因此教师必须对课堂气氛有一个良好的感知度。良好的课堂气氛表象,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口头语言、体势语言、教学的过程控制、注意力的调动,甚至包括教师在学员心目中的地位等方面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对效果的良好判断能力,则非常重要。需要根据听课中出现的气氛状态,做出相应的处理。当出现你上你的课,我做我的事时,或者你自己认为非常重要,而学员则没有按你的意图体现出良好的状态,你又要不断地通过喊叫来维持秩序时,你就必须调整讲课语言,变化体势,审势而行。通过调整教学形式,控制教学内容,使学员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良好的效果形式的体现方式,一是学员的注意力不自觉地被教师的教学内容所吸引,学员或专注于笔记,或专注于讲台上的教师;二是教师自己在讲课的过程中感受到的轻松、愉快,灵感随着讲课的内容而奔腾。课堂上的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效果形式。
    二、两类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体现
    讲课的内容与讲课的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众所周知,内容总是通过具体的形式体现的,好的内容如果缺少了合适的形式,内容本身也就无法真正得到体现。党校教育,在其内容上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知识性的,相对于学员来讲是比较陌生的知识。另一类是耳濡目染的理论,这一类的内容,在报刊杂志及各种新闻媒体上不断地出现,甚至有的领导在来党校学习之前,本身在单位里就经常组织职工学习。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不少教师也就感到,要上好这样的课太难了。
    到底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才能把课讲好,形式上如何把握呢?
    1、 知识性科目
    知识性科目,学员往往对该知识不太清楚或不太懂的内容,有想学好该门科目的良好愿望。这一类课,本身就有了较好的讲课前提,但如果认为因为学员对该门科目比较喜欢而容易讲好,也就错了。因为,尽管学员对该门学科的知识不了解,但是,他们对教师的讲课要求绝对不会因此而降低。因此,这一类的课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求在语言上能够简洁、明了、通俗,使复杂的知识内容简单明了,把书讲薄。有的教师在讲的过程中,往往忽略这一点,为了尽可能详尽地介绍知识,把本身比较简单的问题,逐步展开之后,变复杂了,似乎使这门知识有了更广的适应面,总认为讲得越详细越好,给学员的知识越多越好,越全面越好,但正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使学员在更为复杂的知识面前变得胆怯了,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这是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通病。
    在知识性科目的讲解过程中,要求层次清楚,而要达到更高的要求,就必须调动起学员原有的知识,实现与新知识对接,使新知识融入学员的自身知识体系之中,因为最容易遗忘的知识,就是孤立的、与其他知识没有联系的知识。而新的知识如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了联系,就会形成知识整体而不易遗忘,也就必然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严密的逻辑性,证明的合理性。知识性的科目都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和明确的内涵体现。知识性的科目,最重要的就是讲好该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逻辑内涵。因为大多数的学员尽管对该门科目的内容不熟悉,但都因在一定的实践岗位上工作了较长的时间,不自觉地运用新知识的时间和机会是比较多的,因此,讲逻辑结构,要比讲具体内容有着更大的意义。
    每一门知识都与现实工作和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联系是物质世界的两个总特征之一,在讲述知识性的科目过程中,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典型的例子中,或与生活接近,或是拓展知识面,使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感到学有所得。不要牵强地举例子,不要用例子来哗众取宠。
    2、 普通政治理论课
    普通政治理论课,体现了社会的主流理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比单纯知识性的讲课更为困难。因为大家似乎都有点懂,同时,由于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是实践先于理论,是政策推动型的改革,今天在改革的过程中,主流理论与社会实践发生了一定的矛盾时,这才需要理论创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也融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中去了。中国的改革,正在进行着一场两千年的封建式的社会历史形态向现代社会的历史大转型。在这样的历史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理论课,确实给党校的教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学习,社会主流理论的学习已经成为了广大干部的自觉行动,大家面对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着大量的理论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讲好基础理论课,这是党校教师教学需要着力提高的重点,更是难点,也是对党校教师的一个严峻考验。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改革实践,中国不断融入世界发展的主流之中,党校教师在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过程中,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自己要有良好的理论素养,特别是在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站在整个世界的广度上分析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分析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改革实践及其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进而才能为讲好政治理论作好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准备。二是要有认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和理论创新的能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停留在现成的结论上,而是要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今天的社会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世界资本主义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阶级关系与马克思、列宁生活的时代不一样了。在这一变化中,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研究今天的世界变化,以新的理论指导我们的改革实践。我们应该看到,也必须承认,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所创造的文明程度要比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高的物质文明。我们的不少领导干部都到过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民群众的生活有更多的了解,而党校教师,特别是基层党校的教师很少有机会去考察资本主义社会。面对这样的情况,到底如何讲好政治理论课,这确实是给党校教师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因为这些课程,如果光讲大道理,不联系实际,似乎人人都会讲,学员也都知道,而在心理上不少人本身就感到这些是软知识,学得再好似乎与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没有多大关系,学会了也不像知识类的科目那样实在。
    因此能否讲好这样的政治理论课,讲到学员的心中,成为一门学员喜欢的课,并进而对理论感兴趣,一是教师自己不要把理论课当软知识来看待,而是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转化为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上,作为社会的全面进步上理解,进行讲课,才有了讲好这一类课的教师心理前提。二是语言上的慷慨激昂,是政治理想实现的有效宣传、鼓动手段。普通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有这种慷慨激昂的气势。但不是以气势压人,也还需要通过认真地对比、对照分析,特别是不要把理论朴实化到简单的口号形式,外化为一种简单的符号,不要把讲台作为表达朴素的阶级感情的地方,而是应该有实实在在的分析和具体的逻辑形式。如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好,不是靠口号,不是靠理论证明理论,而是要通过比较,通过生产力发展的分析,通过人的全面发展分析,才会有说服力。不分析,不比较就空洞,没有实在意义了,甚至会使学员在听课的过程中产生反感。因此,我认为,这样的课还是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分析主要是从现实中进行分析,从比较中进行分析,从发展的趋势中进行分析,才会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对出现与主流理论发生矛盾的社会实践时,党校的教师同样要担当起理论创新的责任来,没有创新,只是拿原有的理论来解释今天的社会改革实践,往往会束缚理论的发展。我们更要在理论创新中,使政治理论课成为一门真正的知识课,也才能够使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成为现实。

                       方芳   (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2013年12月



[责任编辑:县委党校]